翻页   夜间
摩登文学 > 崇祯大明 > 第六百八十四章大火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

崇祯发现,禁枪令只在大明出现,传到了其他的封地上,并没有多少市场。

毕竟,在大明百姓们,需要随时和封地上的土著们,争夺生存空间的时候,一杆枪就是最大的保障。

不但省了封地上的各种安全支出。

还加强了封地上所有人的实力。

两全其美。

毕竟,在许多时候,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而,可以预见的则是。

大明尽管禁枪了,可该出现杀人的事情,依然在不断的出现。

实际上的治安,似乎并没有好上多少。

而且这种作案,似乎也更加的隐秘,不容易查找犯罪之人。

毕竟,有枪的时候,还能够轻易的找到是谁开的枪,现在则是不同了,悄无声息的就是一条人命。

找谁去?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间又是一年。

而崇祯也终于离开了大顺,带着自己的小孙子,随同高桂英他们去了杨国。

因为杨阔海的皇后要生了。

这不就刚好赶上了吗?

在杨国,崇祯不但见到了自己的有一位孙子的诞生,同时还接到了英国送过来的一份报刊。

上面写着艾萨克·牛顿的一套新的数学理论,他的名字就叫做微积分。

当然,在英国人家只是被称作计算方法。

微积分是翻译成汉语之后,得到的一个新的名字。

崇祯一阵恍惚,他和这些牛人,生活在一个时代,实在是一种幸运。

和大明的王冲,史可法,阚玉树他们相比。

似乎也是不相上下的厉害。

随即就回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邀请了王盈和阚玉树,前去英国的伦敦,和这些数学家们,好好的论证一二。

而这一年是崇祯三十七年。

“这个叫牛顿的人,也很厉害?”

一边喂奶,一边闲聊的柳如是,忽然回头看着崇祯,一直在看着那些数字。

都是从报刊上抄写下来的。

她是看不懂,只觉得这些人,能够把这种密密麻麻的东西,计算的井井有条,那就是很厉害。

至于厉害到那种程度。

她也说不清楚。

“很厉害,就是我在大明写出来的力学三大定律,人家也能够给证明出来。”

说起这件事,崇祯就满怀郁闷。

三大定律他是写出来了,可大明到现在,只懂得去运用,怎么推到却还是没有头绪。

崇祯自己也几乎忘了整个推导过程。

只能说,在他的前世,走出校园之后,就几乎把所有的只是,再次还给了老师。

若是知道自己会穿越过来,做皇帝的话。

那么他绝对会背下所有的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即便是自己不懂,也可以拿出来让人研究。

总有聪明人,会根据他写出来的东西,总结出整个规律。

或许不需要几年时间。

他的头顶上就会有卫星挂着,手中也会有电脑游戏玩着。

对三大定律,几个女人没几个关心的。

她们的长处就在琴棋书画。

“算了,你们男人的事情,我们女人是不懂的。”

说着就抱着杨继峰走了出去,因为柳如是发现,只要崇祯坐在那里,杨继峰就会看着崇祯不在吃奶。

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可不能饿着。

只是在刚刚离开,小家伙就开始哭嚎着嗓门。

似乎眼前不见了崇祯,就是天塌了一般。

“你看看你,今天孩子就让你带了,别给弄得已经尿裤子了,才发现,次数多了可是会生病的。”

崇祯傻眼了。

好不容易把一个孙子哄得去睡觉了,这就又给自己弄了一个。

“行,我来就我来。”

天伦之乐崇祯在放弃了皇帝身份之后,却莫明其妙的享受到了。

尽管有的时候,他的做法很笨拙。

可其中的乐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美好的日子,也是过的很快。

而这样的生活,也很快冲淡了崇祯眼底深藏着的忧虑。

随着崇祯的一封书信,来往于大明和英国,许多大明本土的东西,也随之传到了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

也就在这种时候。

英荷之战的第二次战役,再次打响了。

同时年底,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伦敦公报》第一次走进了整个英国人的视线。

其中的版面情况,都是根据在大明已经很成熟的报刊,设计出来了。

也是在同一年传到崇祯而变得还有一个消息,那就是在数论、解析几何学、概率论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的法国数学家费马卒于卡斯特尔。

也在同一时间,崇祯也接到了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的来信。

“我得去一趟洪承畴的封地。”

崇祯对着高桂英说道。

在崇祯认为,洪承畴还很年轻,应该还有几十年的寿命,却没有想到,去世的会这么的突然。

信件送来之后,已经是这一年的年底了。

丧事也早就已经办完。

可既然又了来信,崇祯就不得不去,毕竟还是他儿子朱慈烺的老丈人。

不去看看,是不会心安的。

“这个时间段,已经到了冬季,海面上可不是很平静,要不开春了再去?”

“恩,我就是提前给你说一下。”

“说起来,我也有许久都没有见到过这人了,当年他的年岁最大,打仗也是最稳,想到他会是所有人中走的最早的,没想到回事这么早。”

“年纪大了,岁月不饶人,或许一直在大明的话,不用熟悉陌生的水土问题,应该会活的更久一点。”

崇祯这么说,实际上也是他来往了两次洪承畴的封地,发现所有的封地上的人,也就洪承畴的身体,对水土不服的问题,反应最大。

当年只是因为年轻,还没有什么。

可在上了年纪之后,就很难熬得过去。

海鸥在海边飞翔。

不时清脆的叫几声,然后在轰隆隆的铁甲战舰的轰鸣声中,远远的振翅远去。

这一年已经是崇祯三十八年的春天了。

而在崇祯离开杨国的时候,刚好就是法国站在荷兰一边对英宣战的时候。

在崇祯到达洪承畴的封地上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份。

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崇祯还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就是接手了徐光启道院的宋应星,也因为年纪太大,去世了。

"呵呵,这一年我大明死去的英雄可是真不少,老天爷就这么见不得我大明强大吗?"

崇祯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气笑了。

本来这方面的人才,大明就不多见。

前面走了一个徐光启,后面又走了一个宋应星,他都不知道,往后还有谁能够领导道院继续前进。

洪承畴的墓穴就在他的封地上。

墓穴不大,周围也学着大明的英雄殿,摆上了不少的战死在这片土地上的士兵。

人越老,似乎就对生命无常多了一丝的感悟。

“太上皇,这是我父亲让我交给你的遗物。”

洪士铭拿着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盒子,递给了崇祯很扁已经垂垂老矣的高宇顺。

本来崇祯是想要让高宇顺在大顺养老的。

只是这位老公公,也是想要见见洪承畴最后的墓碑。

“他还有没有其它的话留下来?”

崇祯出神的看着洪承畴的墓碑,旁边的一块石碑上,就刻着洪承畴一生光辉事迹。

"没有了。"

“大明给你加封的诸侯王圣旨来了没有?”

“电报上说,已经在走来的路上。”

崇祯点了点头就不再多话。

到了此刻,他也有点明白,为何洪士铭会给他一封书信,就是怕大明的朝堂,借机不给他册封王位。

和朱慈烺一起长大的小家伙,对朱慈烺的做法,似乎也很是了解。

从这样的一次,迟来的册封上就可以看得出。

若是他不来的话,就是洪家女寄给了朱慈烺,这件事怕也是会有一些波折。

大明现在的具体情况,崇祯不是很清楚。

可从海外的这些封地上,面对大明朝堂的做法,应该是局势很紧张。

在很早之前可以是削藩。

现在吗?

在大明鞭长莫及之下,整个朝堂也是一拍脑门的在做削藩的做法。

也不知道,要是真的成功了,这块封地会落在谁的手中。

在洪承畴的等地上,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就立刻的返航。

只是在刚刚离开的时候,就听到了英国战败的消息。

这些都没有出乎崇祯你所料,一个国家面对好几个国家的围攻,想要不败下阵来,都是很难。

也就在此时。

远在伦敦的王盈和阚玉树,却在遭逢着最大的一场劫难。

伦敦布丁巷有一间面包铺失火。

一阵大风将火焰很快吹过几条全是木屋的狭窄街道,然后又进入了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仓库里。

于是一场人力无法对抗的大火,就出现在了整个伦敦。

“若不是一年前,这里发生了鼠疫,咱们又何必被困在这里,无法回去。”

在伦敦的生活,说不上多好。

若不是有大明驻守的大使馆的人接应,他们连吃饭都很成问题。

当地的饮食习惯,他们可是吃不惯。

“这次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阚玉树目光直勾勾的看着眼前的大火。

都映红了半边天,似乎只有传说中的阿房宫的烧毁,才能够比得上吧。

“或许这一场大火,对整个英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也说不定。”

突然,阚玉树不知为何,说出来一句,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话。

然而,事实证明。

他的话应验了。

在一场大火之下,瘟疫消失不见不说,整个大火熄灭之后,也只有五个人丧生火难。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人的运气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国家也是一样。

外有战役的失败,内有鼠疫和火灾。

就是,最后都随着一场大火,烟消云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