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摩登文学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支棱起来的顺义郡王
 
  面对一个又一个跑来给自己找麻烦的草原部族,钱聋老狗那是一点儿都不慌——基于世界的本质就是比烂这一定理,被减丁之策祸害了一百年的草原,居然比已经足够烂的螨州八旗还要烂上三分。

  连续被草原八旗找了几次麻烦之后,钱聋老狗手里的本钱反而又多了几分。

  这上哪儿说理去?

  然后,钱聋老狗就直接带着手下一百多万的八旗子弟一路狂奔,直奔着盛京而去。

  就连东海舰队都没能在锦州附近拦下钱聋老狗。

  而在到达盛京之后,钱聋老狗直接就让盛京将军清点了大清在关外的兵丁钱粮,然后一股脑的缩到了盛京城里。

  至于说那百十万八旗子弟……

  区区一个盛京城,肯定装不下辣么多的八旗子弟,所以有资格留在盛京城中的,都是螨州八旗的精锐士卒,剩下的平民百姓都由盛京将军带队,先行赶往了雅克萨。

  钱聋老狗想的很明白,如果大清八旗再这么一路跑下去,估计以后见到“明”字大旗就得害怕,所以,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就必须带着他们留在盛京,等着明军过来,打败明军,增强我大清八旗的自信心。

  这个消息,可把朱劲松都给逗笑了。

  自打德川家齐跟兼仁舔黄决定要向大明称藩之后,人家德川家齐直接就把萨摩藩给移封到了虾夷地区,然后又亲自找到了琉球王室的后人,把奄美诸岛都还给了琉球,并且声称以前的一切都是误会,以后大家同为大明藩属,理当相望相助。

  为了证明自己称藩的态度和决心,德川家齐又跟松平定信抓捕了一批“倭寇”,也不管这些倭寇有没有去过大明,直接就在倭国的海边给来了个清蒸,然后放出风声,声称谁敢跑到大明去当倭寇,最后就只有被清蒸的下场。

  再然后,德川家齐又委托郑江辅跑了一趟大明,表示德川家齐将会亲自带着称藩的表章、朝贡的方物双及遣明使,前来大明称臣纳贡。

  看看人家倭国,再看看毫无逼数的钱聋老狗,即便是身为祖安资深选手的朱劲松,一时之间都想不好该怎么吐槽了。

  当然,不知道怎么吐槽,并不影响后军都督府的大军和索伦营会好好教钱聋老狗做人的事实,也同样不影响朱劲松对于德川家齐的好奇。

  此时的德川家齐,大概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模样,虽然名义上是倭国的征夷大将军,脑子和能力也都不差,但是幕府的大权,有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松平定信手上的。

  所以,朱劲松也不免好奇,向大明称臣纳贡之事,到底是德川家齐足够牛逼,一个人就能决定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说德川家齐就是个傀儡,真正的幕后主使其实是松平定信?

  ……

  当钱聋老狗带着八旗精锐缩回到盛京的时候,德川家齐也刚刚到达宁波。

  一到宁波,德川家齐就问前来迎接的郑江辅:“这里是不是大明最繁华的城池?”

  郑江辅一脸懵逼的看着德川家齐,摇了摇头,说道:“像宁波这样儿的城市,在大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比宁波繁华的城市,就算没有一百,也得有八十。”

  这回轮到德川家齐懵逼了。

  伸出手在面前比划了一番,德川家齐又晃着右手,比划了一个八的手势,问道:“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是跟白发千丈一样的虚指,还是真有这么多?”

  郑江辅道:“是真有这么多。”

  德川家齐有些酸。

  天照大神实在是太偏爱汉人了,基本上是什么好东西都给了他们,而给予日本却只有地震,火山,还有战争。

  尤其是跟着郑江辅在宁波城里转了几圈之后,德川家齐的这种感受就更明显了。

  整个倭国,百姓的普遍身高都不足五尺——按照每尺等于33.333厘米来换算,此时平均身高在148~151的倭奴,还真就是不足五尺。

  就连身高一米五五的德川家齐,在此时的倭国也足以算得上是“大高个儿”。

  而大街上的中原百姓,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六二左右,虽然比大明时期的一米六六要矮了几厘米,(详细资料,请看第160章,大清的百年布局,里面写过大清对于中原百姓的祸害有多深远),但是照样比德川家齐高出一头。

  如果一个人两个人比德川家齐高,那德川家齐倒还能勉强接受,可是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出来都比德川家齐高,那德川家齐这心里的滋味,可就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逛了一会儿后,德川家齐就叹了一声,说道:“蒙元误我倭国百年,此恨万世难消!”

  跟在德川家齐身边的郑江辅有些懵。

  要是蒙元跟倭国有仇,那郑江辅承认,但是要说蒙元误了倭国百年,那是不是有点儿太扯蛋了?

  郑江辅斟酌着问道:“将军何出此言?”

  德川家齐叹了一声,说道:“若非是蒙元南侵中原,我倭国向中原渡种之事必然不停,如此,我倭国人又怎么会像现在这般矮小?”

谷昉</span>  一听到渡种这个词,郑江辅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又逛了一会儿,德川家齐又忍不住好奇的问道:“我观中原之人看我的目光,似乎并不带着仇恨?难道说,中原之人已经忘了当年的倭寇之事?他们并不记恨我倭国?”

  郑江辅呵的笑了一声,答道:“回大将军,大明百姓并不记恨倭国,因为戚太保已经把仇给报了,如果不是戚太保,此时想必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原有句古句,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有一句古话叫做“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如果可以的话,倭国千万不能跟大明起冲突,要不然的话,就算过了一百年,两百年,明国人也会记得报仇。”

  德川家齐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些什么。

  等到处理完此行带来的货物之后,德川家齐就踏上北上的道路。

  让德川家齐羡慕嫉妒的是,一路上那一个个比京都更大更繁华的城池,居然都只是普通的大明城池,而不是大明的都城。

  当德川家齐终于到达济南城外时,德川家齐终于无比的确信,自己和松平定信的决定是正确的。

  郑江辅望着跟关东乡下贱民差不多的德川家齐说道:“这里就是大明的临时都城,济南城。”

  德川家齐一脸懵逼的指着济南府,问道:“这还只是临时都城?”

  郑江辅嗯了一声,答道:“是,这就是大明的临时都城,大明真正的都城其实在直隶,想必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大明朝廷就该搬到直隶京师去了。”

  德川家齐嗯了一声,又沉默了好半晌后才抬起头来,望着郑江辅道:“如果世上真的有万世一系的神,那也应该是大明的皇帝,而不是京都那个皇宫里面所谓的天皇。”

  郑江辅也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所以,请大将军一定要注意觐见大明皇帝时的礼节——按照规矩,你可以用幕府征夷大将军的身份觐见,但是,你最好选择用大明皇帝册封的顺义郡王的郡王礼觐见。”

  德川家齐当然清楚这一点。

  事实上,德川家齐通过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对于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也多少有一些了解。

  比如说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严于律己,爱民如子,这些互相矛盾的形容词,都是德川家齐给朱劲松贴上的标签。

  说朱劲松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是因为朱劲松能够直接下令将葡萄牙蛮夷筑成京观。

  身为倭国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齐当然知道京观是什么。

  说朱劲松严于律己,是因为朱劲松一直把大清时期的山东巡抚衙门当成临时行宫,从来就没有把钱财花到大兴土木和享乐上面。

  而爱民如子这一点,则是通过《大明日报》公布的那些消息,以及大明百姓的生活状态判断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互相矛盾的标签,德川家齐才打算老老实实的跟着礼部官员学规矩,以免被当成反面教材给处理掉。

  只是等德川家齐学完了规矩,终于等到了朱劲松的传召旨意后,德川家齐却发现自己有点儿不会走路了。

  哪怕是已经很熟悉济南城的街道,哪怕是已经跟着礼部的官员学会了觐见礼仪,哪怕昌朱劲松所在的“临时行宫”并没有多么高大。

  按照大清时的仪制,山东巡抚衙门是没有资格使用黄色琉璃瓦、汉白玉栏杆和青砖红墙的宫殿建筑的,而朱劲松在住进来之后,又舍不得花钱去翻整,所以一切还是保留了之前的模样。

  问题在于,就是这么一座低矮的临时行宫,落在德川家齐的眼里却好像是亘古以来就盘踞在天地之间的巨兽一般,处处都在散发着无以言表的威严霸气。

  尤其是从宫门外到宫殿外那些持枪而立的士卒,更是让德川家齐暗自心惊,生怕自己做错哪怕一个小小的动作。

  亦步亦趋,伏、拜、兴、跪,礼部派人来教的礼仪,被德川家齐一丝不苟的做了一遍。

  拜伏在地之后,德川家齐的脑门就紧紧的贴在了地上,拜道:“臣,德川家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德川家齐记得很清楚,礼部官员曾经说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跪拜在地上,还是站在朝班当中,除非是天子有命,否则就不能擅自抬头看向天子。

  要是在没有天子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抬头,会被殿中的值殿大汉将军判定为图谋不轨,想要刺王杀驾等等,唯一的后果就是脑袋跟脖子彻底说再见。

  朱劲松瞧着老老实实的趴在“大殿”当中的德川家齐,笑眯眯的说道:“平身吧。”

  待德川家齐从地上爬起来之后,老老实实的站在“朝堂”上,朱劲松又接着说道:“朕闻,往日去者,不可追也,昔年的误会,如今都已消除,还望卿家回到倭国之后要好生约束民间,切勿再起刀兵!”

  德川家光再次拜伏于地,拜道:“臣,谨遵吾皇圣谕。”

  外臣?下国小臣?

  不不不,那是兼仁那个卑贱的下等人才用的礼仪和自称,我,德川家齐,大明皇帝册封的大明顺义郡王,当然不能跟兼仁那个贱仁一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