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摩登文学 >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 第62章 军权和君王
 
秦孝公脸上不适的感觉尽数落在了卫鞅的眼里。

卫鞅看了秦孝公一眼,停顿了一下,然后说:“秦公,有些事情,总是要面对,才能解决的。”

秦孝公想起来那个女人,和甘龙,和那个庞大的杜家,微微摇头,恢复了常态:“……我没事儿,先生请接着讲。”

卫鞅满意的看着秦孝公,说着:“在最初的时候,秦国是没有世族的。穆公时期,秦公可听说过有哪家世族干预了朝政?”

“没有。”秦孝公答道。

“而最初秦国也是没有封地的,土地皆集结在秦国国君的手里。”卫鞅答道,“秦国太平久了,后世的君王,以土地赏赐国内的一些手握重权的臣子,这些臣子,就是秦国世族的先驱。他们凭借着手中秦国国君赐予的土地慢慢发展,几世几代繁衍生息,家族逐渐扩大,便成了世族。”

“类似的情况春秋时候的国家里多了去了,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晋国,国内是几个世家大族的卿大夫执掌大权,晋国国君的权力几乎被架空——最终晋国的结局,秦公也是知道的。”

卫鞅说着意味深长的瞟了秦孝公一眼。

晋国最终被赵魏韩瓜分,而这三家正是从前在国内手握重权的卿大夫——晋国灭亡,三晋并起,自此之后,战国始立,秦孝公又怎么能不清楚?

“我知道。”秦孝公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是回答道。

“秦国的君主很小心,秦国也从来没有成熟的分封制度,没有用大片大片的土地分封群臣,但就这一点点土地,也成了如今状况的祸端。”

卫鞅说着用手指敲了敲桌子:

“仅仅从原理上来说,从前是君主通过群臣直接统御秦国境内的万民,而中间横插进来一个世族之后,君主想要传达指令,就要顾及世族——想要下达命令,君主不仅仅要和群臣商议,还要顾及世族的感受,把世族哄得开心了,君主的命令才能顺利的到达百姓那里——这岂非无形中降低了秦公命令的执行力?”

“不错。”秦孝公点了点头。

“这些世族也不是死的。”卫鞅的手指向案上,画了一个圈,“他们会扩张实力,只要有一点点封地,他们就能暗中将周围的大片土地纳入自己的范围内,然后等这片土地得到君主承认后,再以这些地为基础,向外扩展自己的势力——秦国的世族,大概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而世族发展起来之后,想要支持自己的运转,他们需要什么呢?”卫鞅问。

“更多的权力。”秦孝公心神领会,答道。

卫鞅点头,接着说着:

“这时君主授予他们的权力就显得有点太过可怜了。而他们距离那些权力其实是很近的,拿过来毫不费力,这时他们就将秦国下层官员所应有的权力尽数拿了过来,将秦国的下层和他们合为一体——而秦国世族又是秦国官员的主要来源之一——秦公知道的,秦国朝堂上的官员,有一半是实打实的世族,剩下的还有一部分是被世族所扶持的官员,真正没被世族所影响的群臣,恐怕已经屈指可数了吧。”

“这时,君主统御群臣的能力就大大被削弱了,君主虽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未被蚕食,而此时的群臣中的大多数已经偏向世族了。世族做大,可就不只是君主可以控制的了的了,他们自然要满足自己的利益——”卫鞅说着,“这时请问君主的权力还剩多少?他们还会提供多少力量去维持秦国的国力?当他们不高兴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改易君主,这就是秦国在秦公的父亲——也就是献公之前内乱不断的原因。”

“秦公也在《求贤令》里说了: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幸好秦国内乱的时候没有外患,否则秦国危矣。”

卫鞅大手一挥:

“然而秦公下笔写《求贤令》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想过:这真的是因为秦国这四位国君——秦公的先祖不贤明吗?”

秦孝公听到这话,猛的一愣:“是啊,我写《求贤令》的时候也想过,但当时真的想不出来,就只能怪到这些国君身上……君主的素质是国家强大很重要的一环,不是吗?”

“至少在遭遇内乱、世族做大的秦国里,不是的。”卫鞅否定道,“当君主的任命权不在君主、而在各大世族的手上,秦公且想一想,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他们自然不会需要一个能干的君主来妨碍他们的权力,又怎么会让一位有治国之才的君主上位呢?”

“说的有理……”秦孝公的语气还有一点犹疑。

“别忘记,秦公的父亲秦献公能继位,也是因为世族。”卫鞅提醒道,“要不是庶长改还记得在魏国有个做质子的公子连,秦国哪里会有秦献公这么一位国君?就更不要提之前秦国的内乱了。”

秦孝公听了这话不由的一阵后怕。

世族昔日在秦国如此翻云覆雨,他能接下这个盘子真是万幸。

“君主还剩下最后一道权威,那就是法。”卫鞅接着沉声说道,“而秦国的法,没有一个君主去重视,连法都不要了,又何谈去重视?逐渐的,秦法落后了,沦为了任世族解释自己所作所为的工具!”

“秦国治下的地方,下层架构,没有一处是按着秦法来的——各大世族压榨百姓的时候,口口声声说秦法,然而实际他们的一举一动哪有按照秦法来进行?”

卫鞅的声音越来越高:

“他们纳粮的时候收份子什么时候照过秦法?他们臆断的时候考虑过秦法吗?任意压榨生民,颠倒黑白,他们置秦公的威严于何地?要秦法在这里还有何用?!”说到这里,卫鞅的眼前不由浮现出了那个已经死掉的杜济那刻薄的嘴脸,那故栎阳令杨安的所作所为,还有杜挚那叫自己永无出头之日的威胁,他们中间,可曾有一个人在他面前讲秦法?

作为一个学法之人,他真的不能容忍法度败坏到这种程度……

法度衰落,而乱象生。

如果秦国认真的执行了秦法,就算不如别的地方,也总不至于如此贫弱……

说到这里,卫鞅话锋猛的一转:

“然而,还好,还有最后一样东西,只要秦公愿意,这些世族现在没法子去染指。”

“是什么?”

秦孝公疑惑的问着。

然后,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等等……军队!”

那个叫杜津的杜家家主,辛辛苦苦来栎阳,不就是借调兵平乱来图谋秦国的军队了吗?

很可惜,秦国的军队,还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容有半分动摇呢。

想到这里,秦孝公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是军队。”卫鞅重复了一边秦孝公刚刚发出的词汇,如是答道,“军队其实也快要被这些人腐蚀掉了,但好在,有献公。”

是了!

这还要多亏了秦献公——秦献公一继位就展开了一系列整肃朝廷的举动,其中包含了一条:将秦国军队的权力尽数收归于君主,同时从各大世族的领地中强行征调新兵,扩充军队!

现在秦国军队的军权可是完完整整的握在秦孝公手里的……就算让世族的其他人来掌兵,军权依然牢牢的掌控在君主这里——就算这只军队比起邻居魏国不算是很强,甚至孱弱不堪,但只要军权在,秦公的权力就绝对不容忽视!

他渠梁,可是这片土地的君王!

“这就是秦公手中最大的力量,秦公如果利用好这股力量,秦国强大,计日可待。”

卫鞅对秦孝公说着。

秦孝公仿佛在卫鞅的眼睛里看到了未来的图景。

他仿佛真的看到了秦国强大的那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