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摩登文学 >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 第166章 预测人心
 
冯沧在禁室里待了不一会儿,和卫鞅再寒暄了几句就走了。

景监一直在一旁看着,此时看冯沧终于走了,对着卫鞅笑道:“客卿的朋友还真是有趣。”

“他就这德行……时间长了你会烦的。”卫鞅如是回答着。

“我看客卿也没那么烦他。”景监如是说着。

卫鞅见怪不怪了,默默摇了摇头,然后拿起了案前他斟酌半天的那卷竹简。

上面的墨迹已经干透了——前面秦孝公还在的时候,这卷竹简就在卫鞅的面前,现在还在卫鞅的手里拿着。

然后卫鞅又放下,看着愣怔着,有点呆。

这是他写给秦孝公的上书,按理说他和秦孝公之间只隔一堵墙——更准确地说,只隔一道暗门——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写成上书比较好。

面前的上书,还没有写完,显然,卫鞅对于里面的内容仍然有些犹豫不决。

既然是上书,字字需要斟酌。

但刚刚卫鞅和冯沧提起了设县,心绪有点微乱,看着面前的上书,目前就是没有办法去集中注意力。

好在这道上书也不急在一时,慢慢写是不着急的。

“话说,客卿刚刚为什么要和他提设县的事情?”

景监还在疑惑卫鞅之前和冯沧的对话——他用的声音比较轻,但还是打扰到了卫鞅。

不过卫鞅不在乎这一切,目光望向景监,答道:“将世族手中的封地转化成国君手中握着的实实在在的权力,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设县——而这一步风险最大,也最不好把控,于是我想找个办法,来试验一下设县这一步,看一看我们该怎么走……”

“东城营是不行的……”

卫鞅低声说着,便又陷入了沉默。

景监听到这里,轻声笑道:“客卿走错了路子。”

“景监兄此话怎讲?”卫鞅惊诧道。

景监在此类事件上,尤其变法,一向发言很少,只会埋头干事——卫鞅也不是不注重景监的意见,只是景监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

但此时的景监却发言了。他认为自己在这个时候,或许能帮得上卫鞅的忙?

景监对卫鞅如是答着:“将世族的封地以设县的方式化入国力,反应最强烈的是世族,而世族的反应不是秦律的条文,你是试不出来的——你也不可能去生造一个‘世族’去试他们的反应,不是吗?”

卫鞅一怔:“没错……所以我妄图去设一个县来试试看,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对世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然后卫鞅的话又变得犹疑起来:“但是设个县试一试还是很必要的,比如,我想看一下真正的县制之下秦国是如何运转的……”“其实,栎阳作为秦国的首都,自先君献公建都以来它实行的就是县制。”景监诚恳地说着,“如果你想看看县制之下的变法,在栎阳城之内就已经实现了……”

对啊,秦国的首都栎阳,是县制!

卫鞅这才想起来这一点。

世人每多只记得栎阳是秦国的首都,却很容易忽略秦献公在栎阳建城的时候,对这座城实行的就是县制的管理方法——王典的栎阳令,实际上也是县令。

而这一点也被阅读法典无数的卫鞅忘记了。

但是,终究有一天,秦国上下都会设县的——有些准备,做一做,总是没有坏处。

行事谨慎的卫鞅总想让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万无一失。

但是如此谨慎本来就是错的。

这样,有些太患得患失了。

你可以用东城营试验出一条法令可行不可行、它中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纠正,但唯独不能用东城营来预测出世族们的人心。

东城营里没有世族,而它的外面却有。

这就是现实,无法十拿九稳的现实。

“是啊,没必要。”

最后卫鞅如是说道,对着景监行了一个礼:“多谢景监兄,一语点醒梦中人。”

景监回礼道:“现在我归你管,为你提醒那是自然的事情,谢什么谢。”

说着说着景监还笑了。

卫鞅点点头。

不过设县这件事情,总要有个循序渐进才好。

先从哪里开始比较好呢?

不,这并不是现在该思考的事情。

卫鞅将自己的思绪好好整理了一番,撇去了想要让冯沧当东城营县令的奇葩想法,重新开始审视面前这道没有写完的上书。

卫鞅早已经为这道上书取好了标题——它名为兴农。

当今天下,乃是战国之世,此时的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依旧是农民,要进行持久的战争,粮食和人丁也务必要跟上,而这一切都要以强力的农业生产相支撑——所以,治国之要,务在兴农。

而要打造秦国的军队,为秦国的军队配制锋利的武器,发展秦国的,秦国的手工业也需要发展起来,而这些是现在的变法法令所完全顾及不上的。

只是激励百姓努力耕织,而生产力的进步却跟不上去的话,百姓总会有一天会疲惫、会厌倦,秦国的发展会被卡到瓶颈——这样的秦国,永远也不会强大,因为这样的秦国生产力和战斗力已经被自己卡死,再也没有半点生机,再变法有什么用?

所以,秦国变法,不能只奖励耕战,更重要的是要变革生产力,推广更加效率的生产方式,这才是秦国发展动力之根源所在。

而现在的秦国,在这方面也显得太落后了。比方说,在山东六国,牛耕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事,而在秦国,卫鞅还没见过几头耕牛——至于秦孝公听卫鞅说山东六国普通百姓以牛耕田,竟然吃了一惊,完全不像一国君主所应该呈现出的样子。

见到秦孝公那个样子之后,卫鞅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在秦国发展牛田!秦国地广人稀,以牛来代替人力,开垦荒地更为得力,对秦国农业发展好处多多。

而在其他方面,秦国差的也不少。当今山东六国已经开始流行铁质农具,但在秦国,铁农具虽然价格还算便宜,但是却没有流行开来。

连军队中的铁质兵器都为之甚少,将士们依仗最多的还是青铜剑。

为什么?

一是秦国境内的铁作坊实在太少,二是因为国人惯用了青铜制品,铁质用品还没有流行开来,三就是因了秦国的铁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